周总理的那份欠疚!
外交应该怎么搞?驻外大使应该怎么当?刚刚成立的新中国,显然是缺乏经验的,因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,除周总理亲兼外交部长外,派往不少国家的首任大使,都是军队高级干部出身,可称“将军大使”!
不仅得是政治过硬和服从命令,这些将军大使还得具备丰富的“统战”经验和国际知识,这些条件今天看来没什么,当时绝对够难的:打仗都懂,外面的世界究竟什么样,许多将军也是心里没数。
新中国百废待兴,周总理实在太忙了,因此从50年代初期开始,在几个战略方向上军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,力主调来“留法”的两位老同志老朋友,到政务院担任副总理,来协助和分担总理的工作。
当然就是小平和陈毅同志,其中陈老总于1954年9月到职副总理后,分工为常务副总理,兼管科学院、政法、文化,并准备做外交工作。1955年5月,再次分工后确定陈毅分管第一、第二办公室、民族事务和科学、卫生工作。
周总理了解和信任陈老总,其优秀的统战和交际能力,在战争年代展现得淋漓尽致,所以一方面,陈毅已事实上成为周总理的副手,另一方面,还准备接手总理兼任的外交部长,可就在这期间,大授衔正紧锣密鼓筹备中。
既然陈老总已经去了政务院工作,重心不在军队,也没有实际履职的军队职务,按当时的办法,确实可以考虑不授衔,当然,行政级别还会很高的。比如小平同志,曾任二野政委和西南军区政委,就没有授衔。
但是周总理对此颇感内疚,毕竟陈老总从井冈山时代起,就始终在军队工作,而且长期担任军事主官:新四军代军长、华野司令员和三野司令员,如果不授军衔,实在太遗憾了!
所以总理力主陈毅授衔,除了陈老总的军队资历,也确实是有些过意不去的成分,毕竟调陈毅离开华东来协助政务院的工作,自然也是总理的力荐,如果因此与元帅军衔擦肩而过,必然心里不安。
所幸陈老总当时还有两个职务: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,这都是与军队和军事相关的职务,尤其是前者更具份量,我们可是“党指挥枪”,中央军委是所有人民武装力量的统率机关!
如此在周总理的力争下,在陈毅仍然保留两个委员会副主席的情况下,1955年终于授予元帅军衔,并且是十大元帅名单中,最后确定的一位!